外科浸淫疥癬門
金匱要略 【 漢?張機】
浸淫病脈證治
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千金方 【 唐?孫思邈】
疥癬
凡瘡疥,小秦艽散中加烏蛇肉二兩主之。黃芪酒中加烏蛇脯一尺,亦大效。
凡諸疥癬,皆用水銀、猪脂,研令極細塗之。
凡諸瘡癬初生時,或始痛癢,即以種種單方救之,或嚼鹽塗之。又以穀汁敷之。又以蒜墨和敷之。 【 《千金翼》蒜作酥。】 又以薑黃敷之。又以鯉魚鮓糝敷之。又以牛李子汁敷之。若以此救不瘥,乃以諸大方治之。
丹溪心法 【 元?朱震亨】
用藥法
膿窠,治熱燥濕為主,用無名異。乾疥,開鬱為主,用茱萸。蟲瘡如癬狀,退熱殺蟲為主,蕪荑、黑狗脊、白礬、雄黃、硫黃、水銀。殺蟲,樟腦、松香,頭上多加之;黃連、方解石、蛇牀,定癢殺蟲。松皮炭主膿。若腫多者,加白芷開鬱;痛多,加白芷、方解石;蟲多,加藜蘆、螌蝥;癢多,加枯礬;陰囊瘡,加茱萸;濕多,香油調。乾癢出血多,加大黃、黃連,猪脂調。紅色加黃丹,青色加青黛,蟲多加錫灰、蕪荑、檳榔。在上多服通聖散,在下多須用下。若腳腫出血,宜分濕熱用藥。
瘡有三種。膿泡瘡,治熱為主。
諸瘡證治
春天發瘡疥,宜開鬱為主,不宜抓破敷。
諸瘡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藥加黃連、黃芩,詳上下根梢用,及引經藥則可。又云:諸瘡以當歸、黃連為君,連翹、甘草、黃芩為佐。
諸痛癢瘡瘍屬火。若稟受壯盛,宜四物加大承氣湯下之。
若性急面黑瘦血熱之人,因瘡而痛,宜四物加黃連、黃芩、大力子、甘草,在下者加黃蘗。若肥胖之人生痛,乃毖濕熱,宜防風、荊芥、白芷、連翹,取其氣能勝濕。
此雖皮膚小疾,不足為害,然瘡有惡瘡,癬有玩癬,疥癆囋膚,尤為煩擾,甚至經年累月,不能脫洒。凡病此者,不當專用外敷藥,須內宣其毒可也。升麻和氣飲、消毒飲、四順清涼飲、犀角飲,皆可用。
瘡如牛皮模樣,癢甚不可忍又疼者,用黃連、木香、黃蘗皮、杉木節二個,明礬少許。以上各等分研末,用好真油調敷,必效。
瘙癢
癢證不一:疥癬作癢,當求之瘡疥證。血虛皮膚燥癢者,宜四物湯加防風七錢;如以四物湯半貼,水二盞,調消風散一錢亦可。婦人血氣,或通身癢,或頭面癢,如蟲行皮中,緣月水來時,為風所吹,不然則是產蓐中食動風物致之,亦宜如前四物湯調消風散。有脾虛身癢,本無疥癬,素非產蓐,潔然一身,癢不可任,此乃脾虛所因。經云:諸痛為實,諸癢為虛。又云:脾主身之肌肉。宜實脾為先,四獸飲去草加藿香、厚朴、川芎、當歸各半錢,薑棗煎服,名增損資胃飲。
醫學入門 【 明?李梴】
五疥證治
五疥,乾濕蟲砂膿也,由五臟蘊毒而發,屬足三陰者尤多。
瘡有遍體,難分經絡,必憑外證以斷虛實。焮腫作痛,便秘硬,發熱者,為風毒濕熱。漫腫癢痛晡熱,或時寒熟,體倦少食,便順利者,為血虛風熱。
乾疥,瘙癢,皮枯屑起,便閉者,為心肝火鬱於肺,四順清涼飲、古荊黃湯、搜風順氣丸;久者,天門冬膏。便利者,為相火鬱於肺,活血順燥生津飲,或四物湯加黃芩、連翹、天門冬;久者腎氣丸。久虛,古烏荊丸。如素有肺風,面上多粉刺者,樺皮散。
濕疥,焮腫作痛,久則水流如黑豆汁,便秘,為脾鬱濕熱毒,防風通聖散,俱酒蒸;或炒大黃,另用酒煨炒三次,加木鼈子;或升麻葛根湯加天麻、蟬蛻、荊芥,復元通氣散。濕勝者,除濕丹。便利者,為脾虛濕熱,補中益氣湯,量加黃芩清熱,芎芷燥濕。胃火作渴者,竹葉黃芪湯。脾鬱盜汗不寢者,歸脾湯。溺濇脹腹者,胃苓湯加黃連;久者,二妙蒼蘗丸。濕勝,單蒼朮膏。脾肺風毒者,何首烏散。
砂疥,如砂子細個,或痛或癢,抓之有水,焮赤,乃心血凝滯。便秘者,當歸丸,或涼膈散合四物湯。久者,酒蒸黃連丸。胷次多痰者,牛黃清心丸。心煩口乾,小便不利者,連翹飲。便利者,活血四物湯。久者,當歸飲。
火盛生蟲,即腐草為螢之意也。蟲疥,癢不知痛,延蔓易於傳染。便閉者,肝風熱甚,蘆薈丸或敗毒散,磨羚羊角汁刺之。久者,古苦皂丸。便利者,肝經火鬱,逍遙散,磨羚羊角汁刺之。久不愈者胡麻散。但諸瘡久則生蟲,蟲須兼外治敷洗。
含漿稠膿色厚,焮痛便秘者,為濕熱,五香連翹湯、升麻和氣飲,或竹葉石膏湯合四物湯。含漿膿清色淡,不痛便利者,為腎經虛火,八味逍遙散,或四物湯加知母、黃蘗,或四生散、腎氣丸。
上體多兼風熱,下體多兼風濕。肥人多風濕,瘦人多血熱。瘦弱虛損,腎枯火炎,縱有便秘發熱作渴等證,只宜滋陰降火,略加秦艽、蒼耳、連翹之類。決不可純用風藥涼血傷胃,因皮膚之疾而壞臟腑者有之。通用連歸湯。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合四物湯;風,合消毒飲;濕,合平胃散。
開毒鬱,須辛溫,吳萸、白芷之類。退肌熱,須苦寒,芩連、大黃之類。殺蟲,須水銀之類。此丹溪外治三法也。乾疥,吳茱萸散;或黃連、大黃為末,猪膽汁調搽。濕疥,一上散。砂疥,剪草散。蟲疥,硫黃餅。膿窠,三黃散。通用摩風膏。洗藥用荊芥、黃蘗、苦參等分煎湯,癢加蛇牀子、川椒,腫加葱白。
疥癬皆血分熱燥,以致風毒剋於皮膚。浮淺者為疥,深沉者為癬。疥多挾熱,癬多挾濕。疥發手足遍身;癬則肌肉癮疹,或圓或斜,或如莓苔走散。風癬即乾癬,搔之則有白屑。濕癬如蟲行,搔之則有汁出。頑癬全然不知痛癢。牛癬如牛頸,皮厚且堅。馬癬微癢,白點相連,又曰狗癬。
諸風濕蟲癬與疥瘡大同,初起有可下者,打膿散去黃連、金銀花、穿山甲、芒硝,加赤芍、白芍,水酒各半煎,臨熟入大黃,露一宿,五更服。有可汗者,四物湯加荊芥、麻黃各五錢,浮萍一兩,葱豉煎服,取汗。一切癩癬皆效。經久不敢汗下者,只用防風通聖散去硝黃加浮萍、皂刺,水煎服。久年不愈體盛者,兼吞頑癬丸,或古龍虎丹,用何首烏、白芷、蘇木等分,入猪油及鹽少許,浸酒送下。體虛者不可妄用風藥。氣虛者,何首烏散、消風散。血燥者,四聖不老丹,或腎氣丸。久服自效。有蟲者,俱宜間服蠟礬丸。外治:乾癬用狼毒、草烏各二錢半,螌蝥七枚,生為末,津唾調搽。濕癬用枯礬、黃連各五錢,胡粉、黃丹、水銀各二錢為末,用猪脂油二兩,夾研,令水銀星散盡,磁罐收貯搽之。牛癬用舊皮鞋底燒存性,入輕粉少許為末,麻油調敷。馬疥癬用馬鞭草,不犯鐵器搗自然汁半盞,飲盡,十日即愈。通用麻油二兩,入巴豆蓖麻子各十四粒,螌蝥七枚,熬煎三味枯黑,去滓,卻入白蠟五錢,蘆薈末三錢,攪勻,磁罐收貯,刮破塗之。或用川槿皮、浙剪草、木鼈子等分為末,酢調敷。洗藥用紫蘇、樟腦、蒼耳、浮萍煎湯。
血風瘡,乃三陰經風熱鬱火血燥所致,瘙癢不常,抓破成瘡,膿水淋漓,內證晡熱,盜汗惡寒,少食體倦,所以不敢妄用風藥。大概肝風血燥寒熱作痛者,當歸飲加柴胡、山梔。痛癢寒熱者,小柴胡湯加山梔、黃連。夜熱讝語者,小柴胡湯加生地。肝脾鬱火,食少寒熱者,八味逍遙散。脾虛晡熱,盜汗不寐者,歸脾湯加山梔、熟地。腎虛有熱作渴欬痰者,腎氣丸。通用:遍身者,四物湯加浮萍、黃芩等分,甚者紫雲風丸、換骨丸、三蛇丹。兩足痛癢者,當歸拈痛湯。如因飲酒後遍身癢如風瘡,抓至血出又痛者,用蟬退、薄荷等分為末,每二錢水酒調服。凡身發癢者,通用外治摩風膏、大馬齒膏。
薛氏醫案 【 明?薛己】
瘡疥
瘙癢或膿水浸淫者,消風除濕。癢痛無膿者,祛風潤燥。焮痛或發寒熱者,表散之。搔癢或疼,午後尤甚者,降火益陰。焮痛,大便閉塞者,滋陰瀉火。搔起白屑,耳作蟬聲者,祛風清熱。
疥瘡屬脾經濕毒積熱,或肝經血熱風熱,或腎經陰虛發熱。其體倦食少為脾經濕熱,用補中益氣湯。飲冷作痛,為脾經積熱,用清熱消毒散。搔癢發熱,為脾虛風熱,用人參消風散。搔癢作痛為風熱,用當歸飲子。便秘作痛為熱毒,用升麻和氣飲。熱渴便利為脾肺虛熱,用竹葉黃芪湯。內熱晡熱,或時寒熱,屬肝經血虛風熱,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體倦少食,或盜汗少寢,為脾氣鬱結,用加味歸脾丸、逍遙散、地黃丸。若發熱盜汗,或吐痰口乾者,為腎經虛熱,用六味丸料煎服。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總論證治
夫疥癬者,皆由脾經濕熱及肺經風毒,客於肌膚所致也。風毒之浮淺者為疥,風毒之深沉者為癬。蓋癬則發於肺之風毒,而疥則兼乎脾之濕熱而成也。久而不愈,延及遍身,浸淫潰爛,或癢或痛,其狀不一,二者皆有細蟲而能傳染人也。疥有五種:一曰大疥,焮赤癢痛,作瘡有膿;二曰馬疥,隱起帶根,搔不知痛;三曰水疥,(疒咅)(疒畾)含漿,摘破出水;四曰乾疥,癢而搔之,皮起乾痂;五曰濕疥,薄皮小瘡,常常淫汁是也。癬之狀,起於肌膚癮疹,或圓或斜,或如莓苔走散,內藏汁而外有匡,其名亦有六焉:一曰乾癬,搔則出白屑,索然彫枯;二曰濕癬,搔則多汁,浸淫如蟲行;三曰風癬,搔則痹頑不知痛癢;四曰牛癬,其狀如牛領之皮,厚而且堅;五曰狗癬,時時作微癢,白點相連;六曰刀癬,則輪郭全無,縱橫不定是也。治法當以殺蟲滲濕消毒之藥敷之,內服和脾清肺除風散濕之劑,庶絕其根。又面上風癬,初起(疒咅)(疒畾),或漸成細瘡,時作痛癢,發於春月,名吹花癬,女人多生之。此皆肺經蘊積風熟,陽氣上升,發於面部,或在眉目之間,久而不愈,恐成風疾。治法當清心火散肺經之風熱,然後以消毒散熱之藥敷之,則自愈矣。
嚴子禮云:夫痂疥之為病雖苦,不害人,然而至難可者多矣。《素問》云:諸痛癢瘡瘍,皆屬於心。多由心氣鬱滯,或飲食不節,蘊毒於腸胃,發見於皮膚。古方有所謂馬疥、水疥、乾疥、濕疥,種類不一。生於手足,乃至遍體,或癢或痛,或焮或腫,或皮肉隱嶙,或抓之凸起,或膿水浸淫。治宜內理心血,祛散風熱;外則加以敷洗,理無不愈。
夫痂疥者,皆由風熱而生,遍體搔癢,搔之皮起,或血出,或水出,結作乾痂,其中有蟲,人往往以針頭挑出,狀如水內瘑蟲。此蓋由肌肉之間,深受風邪熱氣之所致也。
乾疥者,但搔之皮起作乾痂,此風熱氣深在肌肉間故也。
濕疥者,起小瘡,皮膚常有黃水出,此風熱毒氣入皮膚間故也。
夫瘑瘡者,由腠理虛,風濕之氣,入於血氣結聚所生也。多著手足,遞相對生,如新生茱萸子,痛癢爬抓成瘡,黃汁出,浸淫生長圻裂,時瘥時發,變化生蟲,故名瘑瘡也。
夫瘑瘡積久不瘥者,由膚腠虛則風濕之氣停滯,蟲在肌肉之間生長,則常癢痛,故經久不瘥也。
《病源論》云:癬發之狀,皮膚癮疹有如錢文,漸漸增長,或圓或斜,癢痛有匡闌,癬內生蟲,搔之有水,此由風濕邪氣客於腠理,復值寒濕與血氣相搏,血氣閉濇則發此疾。
風癬者,是惡風冷氣,客於皮膚,折於血氣所生,亦作圓文匡闌,但抓搔頑痹,不知痛癢,內亦有蟲。
又有逸風瘡,生則遍體,狀如癬疥而癢,此由風氣逸於皮膚,因名為逸風瘡也。
乾癬者,但有匡闌,皮枯索癢,搔之白屑起是也。亦是風濕邪氣,客於腠理,復值寒濕與血氣相搏所生。究其患則風毒氣多,濕氣少。蓋風沉入深,故無水而為乾癬,中亦有蟲。
又有白癬,其狀白色而癢,此由腠理虛而受風,風與氣并,血濇而不能榮肌肉故也。
濕癬者亦有匡闌,如蟲行浸淫,赤濕癢,搔之多汁成瘡。蓋風毒氣淺,濕氣偏多而為濕癬,中亦生蟲。
癬在頸項間後延上至耳,成濕癬,他治不應,以蘆薈一兩,甘草末半兩和勻,先用溫漿水洗癬,拭乾敷之,神妙。
浸淫瘡
浸淫瘡者,淺搔之蔓延,長不止。搔癢者,初如疥,搔之轉生汁相連著是也。仲景云: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來流入口者不可治。
運氣淫浸,皆屬火。經云:歲火太過,甚則身熱膚浸淫是也。
外科正宗 【 明?陳實功】
疥瘡
夫疥者,微芒之疾也。發則令人搔手不閒,但不知其何以生者?疥曰:吾不根而生,無母而成,乃稟陰陽氣育,濕熱化形,常列以王侯掌上,每親於士庶之身,可使文人閣筆,繡女停針,無分貴賤,一例施行。醫問曰:不生於身,獨攻於手者,又何也?疥曰:手掌乃太陰濕土所主,手心又少陽相火所司,土能生我,火能化我。此生皆賴濕土陽火所化,故生者必自出於手掌。醫曰:然哉!但其形知動而不知靜,能進而不能退,自非清氣所化也。又脾主消納,胃主傳化,人之飲食,未有不愛厚味者,厚味之中,濕熱并化,致生此瘡。又清氣隨脈循行,濁氣留滯不散,停留肌膚,積日不解,隨後生熱發癢。故癢熱之中,濕火混化為蟲,形隨濕化,動隨火化,此無情而之有情也。既化之後,潛隱皮膚,展轉攻行,發癢鑽刺,化化生生,傳遍肢體,近則變為疥癬,久則變成頑風,多致皮膚枯槁,浸淫血脈,搔癢無度,得湯方解。外以繡毬丸搽擦,堪為止癢殺蟲;內服消風散,亦可散風涼血。必得兼戒口味,辛熱莫啜;忌洗熱湯,其煩自脫。
頑癬
頑癬乃風熱濕蟲四者為患,發之大小圓斜不一,乾濕新久有殊。風癬如云朵,皮膚嬌嫩,抓之則起白屑。濕癬如蟲行,搔之則有汁出。頑癬抓之則全然不痛。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馬皮癬微癢,白點相連。狗皮癬白斑相簇。此等總皆血燥風毒,剋於脾肺二經,初起用消風散加浮萍一兩,葱豉作引,取汗發散。久者,服首烏丸、蠟礬丸。外擦土大黃膏、川槿皮散,選而用之,亦可漸效。
石室秘籙 【 清?陳土鐸】
治法
人生瘡生疥,用蒼耳草半斤,苦參四兩,生甘草、金銀花、荊芥、防風各一兩,生黃芪三兩,水煮湯一大鍋,乘熱熏之;外用席二條,裹住,身上用衣蓋之,使氣不散;俟稍涼浴之,必至渴寒而後已。次日再浴,將滓再煎,如前浴之,三日瘡疥必全愈也。
疥瘡不必用湯藥,用輕粉、蘇葉末、防風末各一錢,核桃肉不去油、猪板油各三錢,白薇末二錢,搗成丸如彈子大,擦患處,一日即愈。
黃水瘡:凡毒水流入何處,即生大水泡瘡,即為黃水瘡,手少動之即破,此熱毒鬱於皮毛也,當以湯洗之即愈。方用雄黃、防風各五錢,水十碗,煎數沸去滓,洗瘡上即愈。
頑癬治之亦易,用楝樹皮、白薇、杜大黃根各一兩,輕粉、蝸牛火焙乾各三錢,冰片、生甘草各一錢,共為細末,先以荔枝殼扒碎其癬皮,而後以此藥末用麻油調搽之,三日即結靨而愈。
方
當歸飲子 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地 防風 白蒺藜 荊芥各一錢半 何首烏 黃芪 甘草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食遠服;或為末亦可。
除濕散 大治一切風毒疥癬癩癢,狀如風癩。
苦參 何首烏 荊芥穗 蔓荊 薄荷各一兩 白芷 天麻 川芎 防風并生用 烏蛇酒浸一宿,焙乾,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茶酒任調下,無時,日進三服。六日一浴,令汗出,血氣宣通。六日,膚澤如故。
苦參丸 治遍身瘙癢疥癬瘡瘍。
苦參四兩 元參 黃連 大黃剉碎炒香 獨活 枳殼炒 防風各二兩 黃芩 梔子 菊花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千餘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漿水下,日進三服;茶酒任下亦得。
神效散 治乾濕膿窠諸種疥癬。
檳榔 蛇牀子各一兩 全蠍半兩 倭硫黃一兩五錢
右,化開硫黃,入荊芥末三錢,滾數沸,候冷加輕粉二錢,冷再碾末,加三柰半兩炒,共為細末。先將小油滾過,候冷調上藥,擦瘡上;仍以兩手搓藥,聞藥氣神效。
香疥藥 治風癬瘡,黃水瘡,疥瘡,牛皮癬瘡。
輕粉 水銀 樟腦各三錢 大楓子去殼 川椒各四十九粒 桕油燭一對 杏仁少許
右為細末,疥用絹包裹瘡上熨,黃水瘡摻上。此藥功效如神。
八仙散 治遊風腫癢疥癬瘡,或因洗頭遊風,搔癢生瘡。
細辛 荊芥 白芷 黃芩 川芎 防風 地骨皮 甘草各等分
右共為粗末,每用藥二兩,水二碗,煎十沸,去滓,熱搨患處。
又方 治一切男子女人渾身疥癬,一家染易,經年搔癢不效者。
百部半兩,碎切 亂髮 木香碎切 檳榔搥碎 苦參碎切。各一兩 鯽魚一個,不要見水,切成片 川椒三銖
右以油五兩,煎前藥得所,去藥,卻用麝香一分,膩粉十錢,硫黃、雄黃各半兩,同研令勻,入在油內,更煎攪五七沸,瀉出,磁器盛之,非時使也。
五龍膏 治疥癬。
硫黃 白礬 白芷 吳茱萸 川椒各等分
右為細末,煎油調塗之。
楓實膏 治風瘡燥癢疥癬。
大楓子肉半兩 輕粉 枯礬各些少
右搗為膏,以擦瘡上。
消毒散 【 《局方》】
防風去蘆,一兩 甘草二兩 荊芥穗三兩 鼠黏子四兩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後溫服。
枳殼散 治痂疥瘙癢麻痹。
枳殼麩炒,二兩 白蒺藜子半升 蔓荊子 苦參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不拘時,日進二服。
枳殼丸 治一切風熱生瘡疥。
枳殼麩炒,四兩 苦參八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溫酒送下。
苦參丸 治痂疥搔癢。
苦參一斤,為末 皂角二斤
右用皂角,將水一斗浸,揉濃汁,濾去渣,用汁熬成膏子,和苦參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荊芥酒送下,或薄荷酒亦得,不拘時候。
赤小豆散 治乾濕疥。
赤小豆二合,炒乾,內酢中,如此七次 升麻 薏苡仁 黃芪剉,各七錢半 人參 白蘞 瞿麥穗 當歸切 黃芩 猪苓 甘草炙 防風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匕,空心粥飲調下,日二夜一。
脂調散 治疥瘡膿窠瘡,神效。
蛇牀子二兩 (艹閭)茹 草烏頭 荊芥 花椒 苦參各一兩 雄黃 硫黃 明礬各半兩
右為細末,猪油調搽。
掃疥散 治諸疥瘡熱瘡,遍身瘡癤,神效。
大黃 蛇牀子 黃連 金毛狗脊 黃蘗 苦參各五錢,同研為極細末,入後藥 硫黃 水銀茶末殺之,各四錢 輕粉一錢 雄黃 黃丹各二錢五分 大楓子去殼 木鼈子去殼,各五錢,同前六味細末杵擂勻
右用生猪脂調,洗浴後搽瘡上,此藥宜曬合之,不見火。塗瘡疥,效如神,故名掃疥。
秘傳一擦光 治疥瘡及婦人陰蝕瘡,漆瘡,天火丹諸般惡瘡,神效
蛇牀子 苦參 蕪荑各一兩 枯礬一兩二錢 硫黃三錢 輕粉 樟腦各二錢 大楓子肉 川椒 雄黃各五錢
右為細末,生猪油調敷。
一上散 治諸般疥瘡,或痛或癢,或喜湯火烘洗者。
蛇牀子炒 雄黃別研 黑狗脊 寒水石別研 白膠香銅銚熬鎔過,傾乾石頭上,放冷研,各一兩 白礬 黃連各半兩 硫黃另研,二錢五分 螌蝥十四枚,去翅足 吳菜萸三錢
右為細末,香油調敷。治疥瘡,先用蒼耳草,或羊不食草藤,濃煎湯,洗去瘡痂,然後用前藥敷,可一次愈。 一方無白膠香、白礬、黃連、吳茱萸。腫多加白芷開鬱,痛多加白芷、方解石,癢多加枯礬,陰囊瘡加吳茱萸,濕多香油調。乾癢出血多,加大黃、黃連,猪脂調。蟲多,加蕪荑、錫灰、檳榔、藜蘆、螌蝥。欲紅色加黃丹,青色加青黛。
(艹閭)茹散 治疥經年不瘥。
水銀一錢 好茶二錢 (艹閭)茹三錢 輕粉少許
右為細末,每用不拘多少,麻油調塗之。
本事方 治疥瘡不問新久。
白蕪荑一兩 檳榔 吳茱萸各半兩 硫黃二錢,另研
右為末,麻油調,抓破揩之。
又方 治疥癩瘡。凡春大發焦疥,開鬱為主,不宜抓破。
白礬 吳茱萸 蛇牀子各二錢 黃蘗 大黃 硫黃各一錢 寒水石二錢半 樟腦五分 輕粉十盝 檳榔一個
右為末,猪油調搽。
丹砂膏 治一切惡瘡疥,瘙癢不止,宜用此藥殺蟲。
朱砂 雄黃 雌黃并研細 亂髮 白蠟 松脂研末,各一兩 (艹閭)茹為末,二兩 巴豆十粒 猪脂二斤
右件藥,先以猪脂煎亂髮,令消盡;次下巴豆、白蠟、松脂,煎十餘沸,用綿濾去渣,候稠即入雄黃、朱砂等末,攪令勻,磁盒內盛,不拘時候,用少許摩塗之,以瘥為度。
巴豆膏 治一切疥瘡有蟲,時作搔癢。
巴豆七粒 蕪荑 硫黃研細 白礬枯,各半兩 猪脂三兩
右為細末,煉猪脂成油,入前藥末,調和令勻,每用蓮子大,於手掌內搓塗之。
神異膏 治一切瘡疥。
雄黃 蛇牀子各三錢 巴豆七粒 皂角一定 輕粉半字 全蠍七枚 黃蠟半兩 清油一兩
右,先用皂角、全蠍、巴豆煎油變色,去了三味,入黃蠟化開,取出冷,入雄黃、蛇牀子末、輕粉,和勻成膏。先用苦參湯溫洗,卻以藥擦瘡疥上,神效。
白礬散 治一切疥。
蛇牀子七錢 白礬枯 硫黃 雌黃并細研 胡粉 黃連各一兩
右為細末,研令勻,以猪膏和稀麪糊,每以鹽漿水洗拭乾塗之
苦參散 治一切疥及風瘙癢,搔之成瘡。
苦參 丹參各四兩 蛇牀子半斤
右為細末,先以溫水洗瘡,拭乾敷之。
苦參湯 治諸瘡著白痂復發。
苦參 蛇牀子 荊芥穗 白礬各等分
右(口父)咀,煎湯放溫洗。